查看原文
其他

母亲勒死5年级儿子后跳楼的警示:教育孩子,不是用蛮力!

校长传媒 2021-09-22

母亲勒死5年级儿子后跳楼:孩子,妈妈不想杀你,可是没忍住……


一个五年级的男孩被妈妈误杀,随后,妈妈跳楼自杀。



据了解,当时这个妈妈与孩子发生争吵,一怒之下勒死了儿子,满心自责的她试图割腕自杀,几次失败之后,就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

原来,妈妈和杀人犯之间,只有一次情绪失控的距离。


01

情绪失控的母亲

容易养出敏感、脆弱的孩子


我有一位朋友小A,他分享过小时候跟母亲相处的一些事情。


有一次春节,家里的亲戚都聚在他家团年,大家围着餐桌,看着春晚,其乐融融。


他那时5岁多,还不怎么懂事,爱挑食,每道菜都会翻来翻去。而他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强势女人,在家庭里占据着完全主导地位。


于是母亲对他的行为很不满。严厉地批评了他,告诫他吃什么就夹什么,不吃的就不许夹。其他亲戚都宽慰道,小孩子嘛,挑食也比较正常,好好教育就是了。哪知他母亲拉长脸看着他。


他看着母亲黑下脸很是害怕,就不敢再翻菜了,没想到小心翼翼地夹菜还是不小心打翻了大姨的饮料,撒了大姨一身。


那一刻,他母亲勃然大怒,一巴掌就打在了他的小脸上,还破口大骂:“让你好好夹菜你怎么就是不听!教猪都教会了!你怎么这么笨!”


他父亲在一旁劝解,大过年的别动气,亲戚们看着那!结果他母亲更加生气地骂道:“还不是你平时只知道喝茶打牌都不知道教育孩子!你看人家琳琳(大姨的女儿),又文静又礼貌哪里像你儿子一样!”


父亲涨红了脸,不敢再说话,场面很是尴尬,家里亲戚纷纷表示大家都是自家人没关系的,衣服弄湿了擦一擦就行了,但他母亲还是不依不饶地数落了他们父子许久。


朋友自嘲说,当时可能是第一次知道想钻进地缝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,完全不敢看周围亲戚的眼神,就想马上逃离他母亲的“狂轰滥炸”中。


朋友还表示,平常他父亲和其他亲戚,也都是小心翼翼地和他母亲相处的,生怕一件小事就惹恼了他母亲,因此家里总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,造成他现在和别人说话都小声小气,还不敢对视人家,做事也蹑手蹑脚,对别人的情绪变化很是敏感。



胡适曾在《我的母亲》一文中写道:“我母亲的气量大,性子好,待人最仁慈,最温和,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。”


但胡母的和善并不代表无原则地纵容宠溺孩子,恰恰相反,胡母管束胡适最严。


她是慈母兼任严父,她会私下让孩子罚跪,和孩子说理,但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他一句,打他一下,因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。


最后,胡适写道:“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,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,如果我能宽恕人,体谅人——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。”


有一则关于男性与女性脑部研究的报告,从科学的角度表示了:从人类演化角度,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,母亲是家庭的灵魂,母亲快乐则全家快乐,母亲焦虑则全家焦虑。


母亲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、供氧机。所以,当你教育一个女童,你教育的其实是整个家庭。



02

母亲的情绪

藏着孩子的未来


当女人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,却不知道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。


一个母亲的情绪失控带给孩子的伤害,跟肢体的暴力,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:


被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抚养长大,孩子所有的自信、愉悦都被粗暴对待,每天承受惊恐、压抑和绝望,最后慢慢凋零。


国外做过一个实验,研究母亲的情绪和孩子情绪的关系。


实验刚开始,母亲对孩子笑脸以对,孩子也很开心



当母亲板着脸时,孩子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


当孩子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唤回母亲的笑脸,而母亲依旧板着脸时,孩子有些无措


最后,孩子开始嚎啕大哭。


母亲的情绪,是一个家的风水,藏着孩子的未来。


一个不开心的妈妈,也养不出一个开心的孩子。当妈妈总是朝孩子吐苦水,孩子也回变得悲观消极。


一个喜怒无常的妈妈,也养不出情绪稳定的孩子。当妈妈一会对孩子赞赏有加,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爱,一会对孩子大声呵斥,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讨厌,孩子长大后戒备心重,变得极难亲近。


即便孩子成年后能理解父母,但那些伤害,只能被原谅,而不会被遗忘。



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,是她的慈祥,是温柔,温馨,温和。


母亲的情绪平和,即便物质不那么富裕,孩子也是快乐的。


老舍在《我的母亲》这篇文章里充满情感地叙述了母亲的一生,他说母亲给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。


他说:“母亲这点软而硬的性格,也传给了我。我对一切人与事,都采取和平的态度。”


老舍的母亲对事待人都是柔和的,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一样保持平和的情绪。


她以身作则,影响了孩子。让老舍与他的兄弟姐妹即便在没有父亲、生存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,健康成长。



03

不吼不骂

这样也能教育孩子


那么,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做到善待孩子——既对孩子不吼不骂,又能教育到孩子呢?


当然有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总结了以下四大做法:


第一,多自省,善总结。


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,需要为人父母懂自省、善总结。自省和总结的能力越强,改变的能量就越足。



比如写作业这件事,当父母有了自省和总结的能力,就会明白,很多孩子写作业拖拉,一个错误重犯好几次,并不是不认真听讲,也不是故意气父母。


而是孩子之间确实有差异,有些孩子就是学习能力、理解能力还没达到。


而面对悟性低的孩子,发脾气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,加剧他对学习的恐惧和自卑。


父母需要做的是,耐心,耐心,再耐心。 

唯有不断自省总结,才能改变自己的原有认知,得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。



第二,多尊重,改变沟通方式。


尊重是沟通的前提。


孩子虽然是孩子,却也拥有独立的人格,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。


倘若忘记这一点,那么,很多时候与孩子的沟通便是无效沟通。


比如面对孩子写作业拖拉,很多情况下,父母总会心急如火地威胁道:「还不赶紧写?欠打了是不?」


当你怒吼孩子、威胁孩子时,他内心的情绪是恐惧和反感的,此时他很难集中精神去听你要表达什么,更多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。



所以,当你想要要求孩子集中精神,快速完成作业时,可以将反问威胁改为假设引导:


「如果你在9点前完成作业的话,那么恭喜你,你还有半个小时可以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一会儿游戏哦!」


这种方式的好处,是让孩子当即感受到了自主权和被尊重。他会更愿意去接受这件事,而不是站到父母的对立面。


另一方面,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合理地协调学习和娱乐的时间。




第三,少包办,培养自主能力。


孩子自主的前提是,父母不包办,「狠心」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。


比如赖床、写作业磨蹭等,不需要无数次的催促和提醒。


如果孩子赖床不起,就让他迟到一次受到老师的批评;写作业磨蹭,就让他写不完作业后受到老师的惩罚。


在他受到批评、惩罚后,他才能知道不自律会带来什么后果。


如果他抱怨,那就告诉他: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,不能事事依赖父母。


唯有如此,他才会对日常生活行为、学习行为等上心并负责。



第四,用规则教育代替情绪教育。


靠吼只能震慑一时,靠讲道理只会让孩子厌烦,而规则教育,则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、健康地成长,更能让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,做到自尊自律。


因此,要学会用规则教育代替情绪教育。



如规定一次只做一件事:


当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后,他就会做作业的时候做作业,该玩的时候好好玩,慢慢形成了专注的意识和能力。


当他出现偏差时,父母好心提醒,他也不会反感,因为他潜意识里有这种规则,知道是自己错了。


再如规定去超市一次只能买一样喜欢的东西:


这样的规定会让孩子面对喜欢的东西更遵从内心抉择,不会因贪心而赖着不走,甚至哭闹不止。因为他会明白,不符合规则的要求,父母不会满足。



不过,这里值得提醒的是,心理学上说,没有爱,就没有合作。


能让孩子遵守规矩的前提,是你和他之间有亲密的关系。这是赢得合作的基础。


所以,在此希望,父母们能懂得,教育孩子前,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,让他知道、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注。


04

孩子犯了错,就要承担责任


最近,重庆永川一名年仅9岁的小男孩,被父母逼着捡废品“还债”。


这个新闻一出,顿时火了。



小男孩名叫航航,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,就是将捡到的废品分类好,等待收废品的阿姨来。


他说,还得捡一年的废品才能还清债务。


半个月前,航航迷上了手机游戏,偷了奶奶2000元买游戏装备。


得知事情后夫妻二人顿时火冒三丈,想着揍一顿让他长记性,最后忍住了脾气决定和孩子好好沟通。


孩子最后承认错误,决定用捡废品的方式“还债”。


用航航妈话说,孩子都会犯错,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责任,不能一打了之。


“哪怕是捡废品,也得让他知道2000块钱得自己来还,让他体验一下钱来之不易。”


有人说,孩子若是不打,就会走弯路,孩子若是不打,就不会长记性,那父母教育的可能不是孩子,而是牲口,只有牲口才需要用鞭子去警告规范。


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:“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。”


教育孩子,不是用蛮力,而是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。


美国作家马克·吐温家有一条家规:如果子女犯错,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。


惩罚方式,可由子女自己提出来,经过同意后,就可以施行了。


有一天,马克·吐温夫妇决定带孩子们一起到附近农庄去旅行,这是孩子们期盼很久的事情。


临行前,大女儿苏茜与妹妹克拉发生了争吵,不小心动手打了妹妹,克拉哭闹不止。


苏茜很快意识到自己太鲁莽,于是,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。


母亲告诉她按照家规,苏茜必须受到惩罚。


苏茜犹豫了许久,终于坚定地对母亲说:“今天,我留在家里,不坐马车去旅行了。”


马克·吐温不忍心,说:“你可以换一种方式。”


没想到,苏茜果断地说:“我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这样的话,能让我永远记住自己的这次过失。”


犯了错,最好的方式不是填补窟窿简单了事,而是要告诉孩子,你犯了错,只能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,知道错在哪里,如何去面对。


比尔盖茨说:“必须让孩子自己去扫除障碍,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学会相应的道理,才能用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问题。”


前不久,在地铁车厢内出现暖心的一幕。


贪玩的小女孩将手中的爆米花撒了一地,一旁的爸妈没有气急败坏的打骂孩子,而是问女儿,把地弄脏了应该怎么办。


于是小女孩蹲下来,一颗颗的将爆米花重新捡了回来。



陕西的一位妈妈得知儿子在小区电梯里撒尿后,便让儿子写了一封公开道歉信,打扫电梯一个月。


我今天在电梯上小便,要对大家说“对不起”。我做的这是一件不文明的事情,破坏了小区环境,也可能让电梯坏掉,给大家带来危险。


我以后要改掉这些坏习惯……


请大家监督我并原谅我。接下来我要打扫一个月的电梯卫生,作为补偿。


事情被传上网后,千万网友给男孩妈妈点赞:好孩子就是这么教出来的!


周国平曾在《灵魂只能独行》中写到:说到底,每一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。


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,才是真正的教育。


05

情绪越失控,心离孩子越远


另外,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

一位教授问学生:为什么人生气时要吼?


一个学生说:因为不冷静。


教授又问:为什么即使那人就在你面前,还要吼呢?


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,却没有一个满意答案。



教授最后解释说:


人在生气的时候,心的距离会拉远。


为了让对方听见,才必须吼。


但吼的同时,人会更生气,心的距离更远,所以要更大声地吼。


是的,越生气,越大声,

于是心更远,彼此更对立。


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各位家长,


教育最大的死敌,就是坏情绪。


情绪越失控,心离孩子越远,教育效果也就越差!



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,从来都不是仅仅让孩子听话,而是为了让他明事理,懂是非,为了让他能激发自身的能量,去更好地成长。


所以,在此希望所有喜欢靠吼、靠骂等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,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都能音量调小一点,控制好自己的情绪。


让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靠近,唯有如此,才能让彼此更好地理解,才能让孩子更好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错误,然后一步步走向健康成长之路。



最后,家长们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感到幸福吗?


曾有调查显示,当父母心态平和,性情稳定时,孩子就会感到幸福。


在无论怎么吼、怎么凶,孩子都爱我们的年纪里,他们更需要我们给予这份幸福。


因此,但愿我们从此学会戒吼戒躁,学会善待孩子,事实上也是在善待我们内心的自己。


养育孩子,

是为人父母的一场终身修行。

希望我们一起加油!

本文由“京城教育圈”整理推荐,综合选自微信公众号“ 窈窕妈妈”、“桔子妈妈讲故事”、“娇娇妈”、“洞见”、“首都教育”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


延伸阅读:

教育孩子,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!这5件事,老师替代不了家长

孩子若不能适应社会,父母所有的教育都是白搭

教育不止靠老师,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

孩子犯错误 父母请用这三招

暗示在教育中的神奇力量

别怪孩子跑得不远,只怨你当年目光短浅

教育不能缺失“尊重”,老师、家长、学生之间如何把握分寸?

李镇西:对孩子,究竟应该“顺其自然”,还是“严厉管教”?

一位非常霸气的妈妈写给孩子的50句话,值得收藏!

北大教授:孩子有这5种特点,暗示智商高,家长却误以为坏毛病!

我们都活在“暗示”中,需要教会孩子学会说“不”!

暗示的力量如此神奇!父母永远都不要给孩子说的三个字
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

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

分享“教师卓越发展智慧”与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”
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
投稿邮箱:

xiaozhangchuanmei@qq.com

联系我们加QQ:2636915649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“查看历史消息”轻松阅读更多文章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